向007学经营老品牌:不被看好的丹尼尔克雷格,如何让007再创高峰?
-
- 陈柏宇
- 营销总监
新的007电影《007:恶魔四伏》(Spectre) 上片了,我个人非常期待动作戏份上能有再突破。但从预告看来,这次将会看到更多关于詹姆士‧庞德 (James Bond) 的过去,一窥这角色的内心,这也挺令我好奇。
这次007做的改变,让我想起几年前,拥有007品牌的公司,Eon Productions (以下简称Eon),决定换掉皮尔斯‧布洛思南(Pierce Brosnan),将007的角色交给硬汉演员丹尼尔‧克雷格(Daniel Craig) 时,当时,不少铁杆粉丝都急坏了,许多舆论和大众都难以接受这决定。
我还记得我母亲和我们兄弟俩,三人对这件事都有不同的看法。我母亲认为克雷格长得一脸横肉,实在和她心中的007形象太不配;我们则是认为挺新鲜的。不过国外媒体舆论一副等着看好戏的态度,在当时让007品牌面临不小的危机。
可是谁能想到,007的表现越来越好。这让我开始想,Eon在为007这个老字号品牌做决定改变的时候,一定知道些什么我们不知道的,才能让007成为电影史上最久的系列电影。我观察了一下,我觉得007品牌这50多年来的经营,有四个观点,可以给老品牌几个想法上的启发。
1. 主动针对市场变化做改变: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007
53年24部电影7任男主角,从风流倜傥、内敛潇洒,到如今与观众的内心对话,成就了不同世代心目中对007的印象。观众第一次看到「专情」的007,是在06年的《007首部曲:皇家夜总会》(Casino Royale);第一次看到007的过去内心的矛盾,则是在近期《007:空降危机》(Skyfall),从对抗邪恶势力和鱼水之欢的单纯叙事基础,到近期所加入对角色的内心探索与诠释,这一路过程转变,对于老戏迷来说,是一种考验。当大众观影水准的提升,007内心情感与内涵诠释戏份则越来越重,适当的加入,这才能满足市场的成熟度。
这一路的改变都是因为Eon知道,主动地对市场做质化的研究,007品牌才能从情感认知价值上,找到和不同世代之间的连结共鸣点,并将共鸣点做提升,品牌能在各个世代都获得市场的肯定。
2. 不被过去成功模式制约:主动改变,品牌才能持续
在007换角的时期,市场开始走向偏好「真实」的演员。比如当时《神鬼认证》系列的麦特‧戴蒙 (Matt Damon),和克里夫‧欧文 (Clive Owen) 的几个动作演员。我们开始看到这些主角不再是百毒不侵,一阵乱斗后仍西装笔挺、头发整齐的偶像人物,而是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有情绪的人,这让观众产生了共鸣感。
我猜Eon换掉了雅痞的布洛思南,交给横肉的克雷格这决定,在当时一定让发行公司相当紧张,认为布洛思南卖的好好的,为何要冒这么大的风险!但事实证明,007换角之后,反而开启一个全新的角度,给予观众新的感受体验。
Eon他们当然可以沿用以往模式,但他们知道,只要新世代出现,市场就一定会有所改变。如果不主动改变,就会被市场淘汰。同理,品牌也必须主动改变,才能给予客户新的体验,品牌才能持续领导市场。
3. 与时俱进,但始终如一:经典元素搭配新梗
一讲到007,大家不外乎想到,从枪管中看到007、女性剪影、烟雾缭绕的酒杯、或是经典的「My name is Bond, James Bond」台词,这些元素在过去50多年来,已经深刻烙印在每个人脑海中。
但我们还是在每一次新的007电影中看到,这些经典元素除了巧妙提升之外,还能与时下做结合。例如在《空降危机》中,007和他老板对话时,就加入英国当时年轻人的用语。满足了老一代观众的期待,同时也持续在新一代观众的心中建立一致地联想。
Eon知道,每次推出新作,都是一个呈现007品牌不凡之处的难得机会。所以从角色的重塑、故事的角度,到视觉上的提升,都要让品牌延续经典,为不同时代做新的诠释,与不同世代的观众做情感上的连接。
4. 不停止和市场的对话:好东西,就该跟大家分享
每次007电影的推出,我们都可以看到团队对于与观众沟通的重视,在背后所做的努力。
如捷运站到处可看到的海报,脸书上刷屏的预告片,在这些传统的广告和社群媒体营销之外,这次电影宣传中,甚至结合品牌联想,007以首映会方式,邀请皇室出席,并在时尚杂志大谈男女主角的穿着搭配,让007品牌得以进入到以往没有机会进入的媒体管道,让更多人看见。
Eon积极开拓不同的营销宣传管道,让更多人能享受到007品牌带来的丰富且独特的感官体验。如同销售产品是一样的道理,产品很好,就该自信地让更多人知道,让更多人体验产品带来的价值。
所以我们可以看到,在经过时间的累积和考验后,老品牌的经营,除了对产品品质的坚持外,更要把握住每次沟通机会,主动地了解市场,找到品牌和市场新的共鸣点。一旦找到方向,就要大胆创新。之后再不吝啬地和大家分享品牌的不凡价值,让老品牌能继续对抗恶势力,陪伴一代代的我们。
如欲转载内容或进一步采访,欢迎您来信至marketing@ddg.com.tw